首页 > 最新动态 > 这项制度,让诸多企业及员工受益!
最新动态
这项制度,让诸多企业及员工受益!
2024-08-1318

企业从业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安全生产成果的享有者和受益者。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印发意见,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以下简称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与从业人员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企业安全“当家人”,及时消除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隐患。

实行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挥从业人员“吹哨人”作用,将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之时。从业人员处于生产经营活动“第一线”,具有第一时间发现报告事故隐患的便利条件和优势,最能发现细微之处的“不对劲”“小缺陷”。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每一名从业人员查险除患的积极性,助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在已经推行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地方,诸多企业及员工“尝到甜头”。在山东青岛,3.05万家重点企业建立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员工已报告隐患1.6万项,企业发放奖励156.22万元,奖励员工超过8960人(次);在四川泸州,企业“吹哨人”制度全面推行,2023年以来员工报告隐患约4.5万项,兑现奖励超过255万元……一大批隐患被消灭在萌芽之时,一大批员工拿到真金白银奖励。

古蔺仙潭酒厂有限公司员工扫码报告隐患。图片来源:泸州发布

长期以来,内部报告存在渠道不够畅通、内容不够明确、奖励缺乏落实等问题。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建立完善,对报什么、怎么报、报之后怎么做,怎么奖、奖多少等作出细致规定。企业要结合实际对照落实,以奖励为“桥梁”,形成环环相扣、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

对企业而言,建立完善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意味着增加一笔支出。企业要算好眼前的隐患整改、报告奖励“小账”,与企业长远发展“大账”之间的关系。要清醒认识到,安全投入从不是企业的负担。无数惨痛教训说明,企业一旦发生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不仅会厂毁人亡,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严重损害企业社会形象,还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各类有形无形的损失累加起来,远远高于未雨绸缪的先期投入。舍得投入隐患整改、报告奖励这些“小账”,恰恰是在精明地算长远发展“大账”。

很多时候,正因为内部“吹哨人”的及时提醒,企业才能有效消除风险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从长远看,建立完善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励从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认真对待安全规范,培养发现问题和风险的“火眼金睛”,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消除隐患,更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要鼓励从业人员报告人的不安全行为、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加强排查分析和隐患报告,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实行“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对从业人员报告的事故隐患,企业负责人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商研并组织核查,核查属实的要立即整改,打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内部处理,内部问题、内部解决的全流程环节。

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让企业深刻认识到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本质上是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要强化激励引导,对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推进较好的单位,在业绩考核、评优评先及人员奖励、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等,多方保障、多种激励,助力企业建好内部“安全生产治理共同体”。


●作者:周佳晨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8月10日三版《落实内部报告奖励 让员工为安全“当家”》责任编辑:罗地生
●编辑:时宜
推荐阅读

工人从10米高吊篮坠亡,官方通报!

损失1416953.95元,被判刑8个月!69岁老人:我真的后悔了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