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信息量很大!重磅发布→
最新动态
信息量很大!重磅发布→
2025-04-162
图片

4月16日上午10时

应急管理部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通报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

解读《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介绍安全生产有关重点工作进展

回答媒体关注问题

都有哪些“关键信息”

一起来看

实录 | 应急管理部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图片

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工作

呈现“三下降、两平稳”特点

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呈现“三下降、两平稳”的特点。

“三下降”是:事故总量下降,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15起、死亡3208人,同比分别下降29.5%、24.4%。重特大事故下降,发生重大事故1起、死亡16人,同比分别下降75%、80.5%。较大事故下降,发生较大事故68起、死亡267人,同比分别下降1.4%、5.7%。

“两平稳”是: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有28个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大多数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煤矿、工贸、建筑业、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等行业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

图片

一季度国家自然灾害

以地震、地质灾害为主

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地质灾害为主,风雹、森林火灾、低温冷冻和雪灾、干旱、洪涝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20.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160人,紧急转移安置14.9万人次,倒塌房屋2.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4.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1.6亿元。
图片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处于统领定位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处于统领定位,适用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工作,指导全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图片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质效不高

是一些企业共性问题

一些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包括一线操作人员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学习不够、掌握不够、对照检查不够,风险隐患辨识能力不足,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不到位,一些明显的重大事故隐患长期存在却排查不出来。

图片

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

已覆盖135个危化品重点县

国务院安委办自2019年起研究确定了一批危化品重点县每年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充分利用部级专家力量持续帮助提升企业自查自改能力和地方监管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覆盖135个危化品重点县,重点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43.5%、52.5%,以点带面作用明显,已成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响亮品牌。

图片

2025年

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

这么干!

今年以来,已对10个省份的10个危化品重点县进行了指导服务,帮助排查确认问题隐患900余项,组织20次反馈培训,1150余家企业近4000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帮助企业解答问题140余项;邀请100余名本地专家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方式深入参与指导服务,推动10个重点县建立本地化专家队伍200余人。此外,为73个重点县2600余家企业和2500余名地方专家提供线上学习资源,不定期举办线下培训班,常态化开展专业提升服务。
图片

排查重大事故隐患63.2万项

整改率达98%

各地区各部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制定了62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67.2万项,整改率98.2%,每千次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从行动开展之初的4.9项上升到31.4项。
图片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提出六大创新举措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总则、组织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部分组成,主动适应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新的形势要求和实践需要,提出了一些创新措施。
图片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

有这些安排!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今年聚焦排查群众身边灾害隐患这个主题,就是要针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动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落到基层;就是要广泛动员群众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参与防灾减灾实践,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


来源:应急管理部


编辑:白松元


声明

1.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烟花爆竹协会官网(http://www.chinafireworks.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zgyhbzxh@163.com,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10-64464058),感谢支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